陡峭的山峰矗立兩側,直入雲層;陡坡上種植著玉米;僅能容納兩車通行的公路十分崎岖······這是大家對城口縣廟壩鎮羅江村的第一印象。“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助力當地脫貧攻堅!”這是團隊成員袁健童到這裏說的第一句話,同樣也是大家的心聲。
爲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,深入推進青年志願扶貧工作,重慶師範大學曆史與社會學院“史韻”團隊來到了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羅江村,將在這裏開展爲期五天的以“情牽羅江,心系扶貧”爲主題的大學生暑期“三下鄉”社會實踐活動。
衆調研,解疑問
7月13日十三時三十分,“史韻”團隊經曆了六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後到達了重慶市城口縣廟壩鎮,簡單休整後,志願者們踏上了民生民情調研之路。一路上,團隊成員仔細調研了當地的實際狀況,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,常住人群多爲老人和小孩,文化活動較爲單一,豐富的紅色資源沒有被充分挖掘。如何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工作?如何盤活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,推動紅色文化産業建設?這是當地亟待解決的問題,同樣也成了同學們關注的重點。
集衆智,破難題
晚飯過後,同學們針對當地特色産業發展、扶貧政策落實等情況到廟壩鎮村民家中以及“717”廣場進行實地訪談。訪談中,一位71歲的老婆婆說到:“幸好有國家貧困建卡戶的資金支持,我的孫女才得以進入市內高中學習,孫子也得以接受更好的教育。”說到這時,老婆婆臉上的笑容溢于言表。
提要求,助脫貧
調研結束後,廟壩鎮羅江村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同學們休息的地方,就挖掘紅色資源、鄉村文旅發展等方面向與同學們開展座談,她提到,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挖掘、保護力度不足,成爲了當地文旅産業發展的瓶頸。她希望同學們遵循“幫忙不添亂、傳播正能量”的宗旨,發揮專業知識,助力脫貧攻堅。
“全部脫貧,全面消除絕對貧困、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的任務還很嚴峻。青年大學生作爲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、最有生氣的力量,應切實發揮專業所學,爲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。”團隊帶隊老師、曆史與社會學院黨委副書記蔣紅向同學們反複強調。在之後的活動中,“史韻”團隊將對當地紅色資源挖掘、高山移民、産業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,爲羅江村村民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。